10月18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遼寧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3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沈陽新世界博覽館正式開幕。朗坤智慧董事長武愛斌應邀出席“產業實踐”主論壇,發表題為《工業互聯網賦能新型工業化的實踐與探索》的主旨演講。
一、數智化企業如何推進新型工業化
聚焦重點優勢產業,瞄準高價值業務領域。
武愛斌介紹,朗坤智慧24年來專注于能源、建材、化工、冶金、煤礦、裝備制造等重資產流程行業,持續做“深”做“實”安全生產、運行管控和能耗優化等應用場景,幫助用戶開源節流,提高收益,實現更經濟、更安全、更環保、更高效地生產運營。
打造特色工業大模型,構建新型工業化“創新引擎”。
武愛斌指出,大模型正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力量,但工業大模型的落地需具備兩個要素:一是必須要有企業或行業的特色數據,二是要找到合適的工業場景并發揮價值。朗坤智慧將工業模型和行業機理深度融合,實現了運行優化、故障預警等數智功能。例如,在做檢修運維時,通過工業大模型就能給出系統性的建議或操作指導,自動出具檢修及診斷報告。
制造業在新型工業過程中,應由點及面、穩步推進產業互聯。
武愛斌指出,首先要夯實基礎,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孿生、云計算等關鍵核心技術;其次要提升能力,利用數字化技術增強企業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繼而要集聚生態,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設計院、科研機構、政府部門各方合作,共享資源、優勢互補;最后要產業協同,激發產業集群的活力和韌性,實現可持續發展。
“建設平臺”是基礎,“運營平臺”是關鍵。
武愛斌建議,優先構建兩類平臺:一是區域級和行業級平臺,由行業龍頭、政府或行業協會主導,聯合平臺企業、運營商和生態伙伴等多方共建。而是企業級平臺,由集團統一規劃建設,打破“信息孤島”,確保各下屬企業互聯互通。他特別強調要重視平臺運營,讓數據“走出圍墻”,以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
二、“數實融合”,推動流程工業高質量發展
在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道路上,不僅需要富有創新精神的創造者,更需要堅持長期主義、著眼于未來的探索者。
武愛斌與現場嘉賓分享,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平臺,朗坤智慧懂行業、懂流程、懂工藝、懂工業軟件、懂工業互聯網,穩扎穩打,厚積薄發,持續沉淀技術和服務能力。基于有血有肉有魂的國家級“雙跨”蘇暢工業互聯網平臺,立足高價值場景,構建了“對標一流、工字當頭、模式創新、從0到N”的四級發展體系,持續提供全方位服務,賦能流程工業轉型升級。
夯實優勢再雙跨
筑牢安全生產“生命線”
構建了從工廠到集團、園區乃至城市不同管理層級的全面安全管控能力。近期參與國家電投集團“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項目”建設,通過實時感知、超前預警和聯動聯控,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業務場景數智化
打造工廠“無人駕駛系統”
研發了設備故障預警、智慧監盤、能耗優化等數智化殺手锏工業APP。以工業知識為基礎,利用大數據模型為引擎,變“人工找茬”為“系統無人化監督”,實現全工況下運行參數的智能預警和性能優化,提高設備可靠性和運行經濟性,降低事故發生率。
產業賦能平臺化
共建設備運維“生態圈”
打通了設備全生命周期數據,形成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產業大平臺,推動裝備制造業智能化、服務化轉型。朗坤蘇暢攜手上海凱士比打造“凱泵智聯云平臺”,整合設備制造商、設備業主、檢修公司等眾多生態資源,升級“產品+服務”運營模式,促進售后服務收入、二次訂單量全面提升。
“借船出海”國際化
中國平臺技術自信“走出去”
樹立了莫桑比克海牛等一批重大海外項目,在為海外投資集團、工程公司、成套公司、設計院等提供平臺的同時,還將優秀的管理流程、管理理念一并輸出。
三、“雙跨”平臺,在新型工業化中的思考與建議
武愛斌認為,“雙跨”平臺企業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應發揮引領者和支撐者的作用。
一方面,要合理分工與抱團協作。共享知識、人才和經驗,構建“互補互促、融合創新、開放共生”的新型工業互聯網新生態,避免同質化競爭和重復性開發,實現互利共贏。
另一方面,要推動“民企造車,央國企筑路”的合作模式走深向實。基于民企的創新能力和靈活機制,從0到1建標桿,突破產業數字化;發揮央國企數字化公司的雄厚實力與資源優勢,由1到N做推廣,促進數字產業化,實現強強聯合。
武愛斌表示,遼寧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門類齊全,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需求迫切、空間廣闊。朗坤智慧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數字化平臺投入少、效果好、回報高,信創適配能力強,積累了一批適用于各行業的成熟解決方案,與遼寧優勢產業高度吻合,可加速新技術應用、新模式推廣、新業態培育。
朗坤智慧愿攜手產業各方,共筑行業標桿 ,共建行業標準 ,共拓用戶市場 ,共享專業經驗,形成面向遼寧、輻射全國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生態,為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