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更新是工業領域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生產效率、塑造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
繼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之后,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高端、智能、綠色、安全成為工業領域設備更新的重點方向。
01 數據驅動 挖潛設備更新“萬億”藍海
“大規模設備更新來了,裝備制造企業要抓住這樣的政策紅利。”
朗坤智慧設備管理專家表示,對于裝備制造業企業而言,設備更新不單是硬件的更新換代,還涉及到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管理模式的采納,需要企業通過設備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打造更加靈活高效的生產體系,提升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從而在工業設備更新的“萬億藍海”中構建起新的競爭優勢。
“設備技術改造首先要解決的是設備數字化的問題,要讓原有的‘啞巴’設備能說話,設備數據能回來。”
為了更好服務設備使用方,裝備制造企業往往需要及時了解賣出去設備的健康狀況。尤其是電機、軸承等旋轉類設備部件,極易在長期運轉過程中出現突發故障,需要通過實時狀態監測,及時發現、處理和維修。其中,振動數據的采集與分析是設備運維過程中判斷設備運轉健康與否的重要依據之一。
由朗坤智慧打造的動態(振動)信號采集器蘇暢LKC108,主要用于旋轉機械設備的振動信號采集和分析,能夠幫助解決工業生產復雜環境下振動數據實時監測、精準測量、快速診斷的問題,目前已在煤礦、電力、鋼鐵、水泥、化工等場景穩定投運,賦能工業行業設備故障診斷業務。
“這款振動信號采集盒子可以作為采煤機、機泵等大型設備生產出廠的標配,當設備開始出現異常振動,它能立刻捕捉到變化,通過先進算法迅速分析評估,提前識別出軸承磨損、不平衡負載、松動零件等問題。就好比給設備佩戴了智能手表一樣,可以實時采集設備的‘心率’、‘血壓’等,讓設備真正開口‘說話’,有效減少因設備故障導致的意外停機時間和經濟損失,提升設備利用率和整體生產效率。”
設備數據能回來,帶來的價值遠不止于此。隨著物聯網、大數據、AI等新技術向工業領域的快速滲透,數據正成為產品研發和服務創新的靈感源泉,驅動裝備企業從“以產品為導向的生產型制造模式”轉向“以客戶為導向的服務型制造模式”。
朗坤智慧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內的運行管理數據的挖掘和利用,推出了設備遠程運維平臺,不僅能夠云端監控設備運行情況、智能診斷故障和指導檢修維修等,讓設備運行無憂,維保費用更低。還能幫助裝備制造企業通過數據觸摸用戶的真實體驗,實時、持續地分析預測客戶需求,并自動對服務進行優化調整和科學決策,比如通過搭建業主、服務商、物流等多方互聯平臺,為客戶精準提供備品備件服務、合理調度售后資源、挖掘二次商機等,為客戶帶來真正的價值化服務體驗。
02 軟硬兼施 打造人機協同的設備管理新模式
“機器一響、黃金萬兩”,任何時候設備都是工業企業最核心的資產。
“設備更新對工業企業來說,并不僅僅是上幾臺先進設備那么簡單,而是要講究人機協同。”朗坤智慧專家認為,人機協同的本質在于將人類智慧和機器智能相結合,共同完成復雜的任務。所以設備除了“硬件更新”外,還需要“軟件更新”,要通過智能化手段讓設備既會說話,也能聽話、能思考、能執行,共同構成“有溝通、有協同、有指揮”的人-信息-物理系統,從而實現設備的自我管理。
朗坤智慧基于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底座,以“人工智能+工業機理”深度融合的方式,通過對企業設備運維管理數據的深度挖掘分析,為設備注入智能算法數據模型,實現對設備的全壽命周期內各類關鍵要素的全面感知、實時監控以及預測性維護的智能分析與輔助決策,切實提高設備效能。
“例如,為了保障設備更健康、安全地運行,我們以設備運行機理、報警規則及故障特征等為依據,構建了設備預警參數模型、設備診斷參數模型等,對設備進行實時預警和診斷,有效評估設備可靠性和健康程度,指導設備運行與維護人員開展設備狀態檢修,降低設備運行與維護成本;通過對運行環境、生產工況的監測,我們建立了能耗優化模型,可以實時調度設備啟停、調節運行頻率等,讓設備在最節能、最優的效率下運轉。”
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正當時。未來,朗坤智慧將繼續以設備智慧化運維管理為錨,深耕數智技術與場景探索,幫助更多工業企業實現設備“重煥新生”,加速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之路。